6月5日下午,應外國語學院邀請,蕪湖文史專家柳拂橋先生在9教209為學院師生做了題為“李白與青弋江流域文化研究”的講座。講座由副院長李新國主持,外國語學院部分教師、23級本科生和翻譯碩士研究生聆聽了講座。一些關注“李白與皖南文化”課題的校外人士也慕名而來。
柳拂橋是蕪湖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專家?guī)斐蓡T、蕪湖傳媒中心文化節(jié)目顧問、安徽青弋江文化發(fā)展研究會(籌)主要發(fā)起人,一直致力于皖南青弋江流域的文化研究與視覺表達,研究課題有《周瑜小喬與蕪湖》、《李白在蕪湖》、《金喬覺生平事跡考》等,策劃、撰稿《王稼祥》、《重走稼祥路》、《將軍滇之雄——紀念羅炳輝將軍》、《宣紙上的故鄉(xiāng)》等多部紀錄片。
柳拂橋首先對青弋江文化進行了宏觀介紹。青弋江是皖南人民的母親河,也是徽商黃金水道。青弋江濫觴于“兩山一湖”,經(jīng)黃山、池州、宣城和蕪湖四個地級市,在中江塔下注入長江,全程在安徽境內(nèi),涵蓋了古徽州文化、九華山佛教文化、宣城文房四寶文化和蕪湖米市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繼而,他講述了詩仙李白與以青弋江為代表的皖南文化的碰撞。李白自25歲順江而下“望天門山”,又在青弋江對岸的“敬亭山”獨坐,再到“桃花潭”與汪倫把酒言歡,依依惜別,可以說,皖南山水鐫刻著他深深的眷戀。此外,青弋江畔的南陵還是他的福地。天寶元年,正是在南陵他得到被皇帝征召入朝的消息。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他寫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樣躊躇滿志的詩句,表達出濟世報國的情懷。柳拂橋還分析了李白頻繁往返皖南的原因,一是尋仙問道,作為道士的李白來此尋訪煉丹的原材料,蕪湖自古就是冶煉的發(fā)達之地;二是尋親訪友。如到當涂尋訪他的族叔、大書法家李陽冰等。最后,柳拂橋指出,李白對皖南文化貢獻良多,而李白與皖南文化的課題需要進一步發(fā)掘與整理。此次講座深化了師生對蕪湖地域文化的認知,為講好蕪湖故事奠定知識背景。
地域文化是一個地區(qū)歷史和文化的積淀,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此次講座擴展了學生的視野,深化了學生對蕪湖地域文化的認知,有助于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幫助學生建立文化自信,提升綜合素質(zhì),更好地在全球化背景下講好中國故事,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
據(jù)悉,外國語學院一直重視文化育人工作和優(yōu)秀文化的國際傳播,此前,多次邀請安徽和蕪湖文史專家來學院講學,學院教師也參與了有關青弋江文化、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蕪湖鐵畫等項目的外宣翻譯工作,為蕪湖歷史文化的傳播做出自己的貢獻。
(文/圖:張鳳梅;審核:李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