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辦單位、競賽日期、地點
主辦單位:校體育運動委員會
競賽日期:2025年4月16日—18日
地點:校第一、第二田徑場及體育館
二、參加單位及分組
1、學生甲組:各學院二至四年級學生、研究生
2、學生乙組:各學院一年級學生
3、教工組:教工各黨委、總支
三、比賽項目
(一)競賽項目
1、學生男子甲組(15項):
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跳高、跳遠、三級跳遠、立定跳遠、鉛球(7.26公斤)、實心球(2公斤)、引體向上團體賽。
2、學生男子乙組(13項):
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4×100米接力、4×400米男女混合接力、跳高、跳遠、立定跳遠、鉛球(7.26公斤)、實心球(2公斤)、引體向上團體賽。
3、學生女子甲組(12項):
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 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跳高、跳遠、立定跳遠、鉛球(4公斤)、實心球(2公斤)。
4、學生女子乙組(11項):
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4×100米接力、跳高、跳遠、立定跳遠、鉛球(4公斤)、實心球(2公斤)。
5、教工男子組(5項):
100米、200米、跳高、跳遠、鉛球(7.26公斤)。
6、教工女子組(5項):
100米、200米、跳高、跳遠、鉛球(4公斤)。
(二)教工組趣味項目
1、教工男中組(1984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含該日):(3項)
一分鐘跳繩、定點投籃、飛鏢。
2、教工女中組(1984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含該日):(3項)
一分鐘跳繩、踢鍵子、飛鏢。
3、教工男老組(1974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含該日):(3項)
定點投籃、地擲球、飛鏢。
4、教工女老組(1974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含該日):(3項)
一分鐘跳繩、地擲球、飛鏢。
5、教工趣味集體項目:
(1)搬運西瓜往返跑:每隊6人(3男3女,其中男、女青年各限報一人,其它不限)。
(2)集體跳繩:每隊12人(男、女不限)。
(3)自行車慢騎:每隊4人(男3人、女1人)。
(4)運籃球往返跑接力:每隊4人(男、女不限)。
(5)引體向上團體賽:每隊5人
(6)背夾球跑
四、競賽辦法和報名
1、凡本校師生員工身體健康者,均可按所屬組別報名參加比賽,臨時工必須有一年以上工齡。凡參加400米及以上項目比賽的學生和教工必須經校醫(yī)院體檢,身體健康、符合比賽要求者方可報名參加比賽。
2、學生組每人限報單項2項(可兼報接力和集體項目),每項限報3人,接力和集體項目各單位只能報一隊;教工組每人限報單項2項(可兼報接力和集體項目),每項限報4人,接力和集體項目各單位只能報一隊。
3、各單位報領隊1人(要求參賽單位所在二級黨組織副書記及以上領導擔任),教練員2人。
4、報名方法及截止時間:本次校運動會報名方式為線上報名,各參賽單位應指定專人負責報名和審核工作。各單位應嚴格按照報名要求線上填寫表格和審核報名數據,如出現報名錯誤,由該單位自行負責。各單位須于2025年4月11日13:00前完成報名工作,逾期不報作自動棄權處理。(報名工作包含參賽單位審核步驟,若未審核,則報名數據不會受理,該單位無法參賽。)
請各參賽單位報名負責人微信掃碼加入報名工作群
報名聯系人:閆林
聯系電話:15056468187
五、錄取名次和獎勵辦法
1、個人名次:學生甲組、乙組和教工組(包括趣味項目)每單項取前八名,按9、7、6、5、4、3、2、1記分,接力和教工集體項目加倍記分,破全國高校紀錄、省高校紀錄、校紀錄者按每單項分別另加27分,18分、9分。每單項報名人數總人數只有8人或不足8人,名次按減1錄取,只有1人參加的項目,作為表演不記分;名次并列者得分平均計算:如兩個第一名則無第二名,以此類推。
2、團體名次:學生甲組、乙組和教工組團體總分各取前六名,按各學院甲、乙組和各總支運動員在各項(包括趣味項目)中得分與破記錄分總和為團體總分,得分多者名次列前;如總分相等,以破全國高校記錄多者名次列前;如再相等,以破省高校記錄多者名次列前;如仍相等,以破校紀錄多者名次列前;如還相等或無破記錄,則以第一名多者列前,依此類推。
3、獎勵:獲得學生甲組、乙組團體總分前六名的單位頒發(fā)獎杯;學生獲得單項前三名者頒發(fā)金、銀、銅牌、獲前八名者均頒發(fā)獲獎證書;獲得“優(yōu)秀組織獎”的單位獎頒發(fā)獎牌,評選辦法按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教工組獲得團體和個人名次的單位和個人將有校工會頒發(fā)獎勵。
六、比賽規(guī)則
1、競技項目:采用國家體委審定的最新田徑競賽規(guī)則(短距離跑起跑按2010年1月1日前的原規(guī)則執(zhí)行)。
2、趣味項目:部分項目競賽細則執(zhí)行(見附文)。
七、資格審查
1.為了端正賽風,體現教育部門舉辦學生運動會的育人宗旨,請各單位對本單位報名參賽的運動員資格問題進行認真的審查,嚴格把關,杜絕弄虛作假,冒名頂替等行為。
2.凡對運動員的參賽資格或比賽中出現的問題有異議提出申訴者,需向仲裁委員會提交本單位領隊簽字的《申訴報告書》。
八、其它
1、裁判員由體育學院統一安排。
2、本規(guī)程未盡事宜,由大會競賽組另行通知。
安徽工程大學體育運動委員會
一、個人項目
1、單搖正面一分鐘跳繩(男中、女中、女老)
(1)單搖正面一分鐘跳繩,按次數多少決定名次。
(2)按成績取前8名決賽,預賽成績帶入決賽,如成績相等,則名次并列。
2、定點投籃(男中、男老)
(1)運動員站在罰球線后,預賽每人連續(xù)投5球,按投中次數決定名次。
(2)按成績取前8名決賽,決賽每人連續(xù)投10球,預賽成績帶入決賽。如成績相等,則名次并列。
(3)球出手前踩到罰球線及其前面的地面,算一次試投未中。
3、踢毽子(女中)
必須用腳踢毽子,身體其他部位、關節(jié)觸接不計次數,也不判違例。按次數多少決定名次。
(1)手臂(肩關節(jié)以下)觸毽判為違例。
(2)按成績取前8名決賽,預賽成績帶入決賽,如成績相等,名次并列。
4、飛鏢(男中、女中、男老、女老)
(1)投靶距離2.44米,靶心高1.73。
(2)預賽每人投10鏢,按成績取前8名決賽,預賽成績帶入決賽。如成績相等,則名次并列。
5、地擲球(男老、女老)
(1)男子投擲點距標靶最近點8米,女子7米。
(2)標靶為10只手榴彈按等邊三角形排列(類似保齡球,第1--4排分別為1、2、3、4只)。
(3)預賽每人投三次,按成績取前8名決賽,擊倒目標多少來決定名次。
(4)球落地之前,身體任何部分不得觸及投擲線及其前面的地面。
(5)決賽時每人投三次,預賽成績帶入決賽,如成績相等則名次并列。
6、立定跳遠(學生組)
(1)兩腳自然平行開立站在起跳線后,腳尖不得踩線,原地兩腳同時起跳,兩腳不得離地后再做起跳動作。
(2)預賽每人跳三次(不連續(xù)),按成績取前8名決賽。
(3)名次判定規(guī)則參照跳遠
7、投擲實心球(學生組)
(1)受試者站在起擲線后,不得踩線。
(2)必須是原地投擲,不得助跑或墊步,球落地前不得觸及投擲線及線前地面。每人投擲三次(不連續(xù)),按成績取前8名決賽。
(3)必須雙手舉球從頭部正中線上方正面向前投擲,不能單手投擲或雙手低甩。
(4)犯規(guī)投擲成績無效,名次判定規(guī)則參照鉛球。
二、集體項目
(一)跳繩
1、每隊12人,其中兩人甩繩,10人集體跳繩。繩甩起,10名運動員依次進入、跳出,3分鐘內計算人次,按跳過人次多少決定名次,多者名次列前。
2、按成績取前8名決賽,預賽成績不帶入決賽,若決賽成績相等,按預賽成績好的名次列前,再相等,則名次并列。
(二)搬運西瓜往返接力跑
每隊男、女各三名。(限男女青年各一人,其他不限)
1、比賽距離30米。比賽開始后,運動員手捧三個實心球向前跑,跑至第一個圈時放一個實心球,第二個圈再放一個,第三個圈再放一個,繞過轉折點后,再把三個實心球帶回終點交給下一個人。按每隊時間決定名次。(三圈距離分別為從起點至5米、15米、25米處)
2、實心球必須放在圈內,放(滾)到圈外,每一球加時3秒。最后一名隊員終點沖刺時,必須捧住球,若球落地,每一球加時3秒。
3、按成績取前八名。
(三)、自行車慢騎(賽車由大會提供)
比賽規(guī)則:
1、每隊出4名運動員(3男1女)。
2、慢騎比賽距離 20米,道寬2米。
3、運動員騎車位于起始線前(前輪壓線),聽到發(fā)令后開始向前騎出計時開始,以前輪壓終點線為比賽結束,計時結束。
4、慢騎過程中腳不得觸地、車輪不得觸及兩側白線,一經出現即宣判失敗且比賽結束。
5、比賽中,若運動員出現相互碰撞時,裁判停表,犯規(guī)者判為失敗且比賽結束,被撞者恢復比賽。
錄取名次及記分辦:
6、各隊4名隊員的成績累計相加為該隊最后成績,時間多者名次列前。如總時間相等則看個人成績,優(yōu)者名次列前,依次類推。
(四)25米籃球運球接力
1、每隊出隊員4人(每隊最多可上2名女隊員,參賽女隊員成績減去5秒),比賽距離25米折返,按成績取前八名。
2、每隊第一棒持球隊員聽到開始信號后完成一次運球25米繞桿“S”跑(共計有5根標志桿),在折返點必須繞過最后一根標志桿(否則視為該隊犯規(guī)并取消成績),回到起點后將球交給下一棒隊員,重復上述流程。
3、比賽過程中,必須以籃球規(guī)則中運球規(guī)則進行繞桿“S”跑,不得遺漏任何一根標志桿,不得將標志桿碰倒在地,碰倒一根加時5秒(觸碰但桿未倒地不加時),出現違例(如走步、兩次球),每次違例在該隊比賽時間上加時5秒(此過程中每名運動員只能進行一次持續(xù)的運球,每出現一次持球、兩次等違例行為即都加時5秒,并且累計)。但出現持球跑者直接取消該隊比賽資格。
4、前一棒隊員必須兩只腳都回到起點線后且持球在雙手中,下一棒隊員方可將球取下進行比賽,違者取消資格。
(五)引體向上團體賽
每隊10名隊員參賽(教工比賽為5名),按學生10人(教工5人)總成績,取前八名。總次數相等的隊之間,則比較得分最高的運動員的成績,如還相等,則比較次好隊員的成績,次數多的隊列前。以此類推,直到決出名次。
比賽規(guī)則:
1、比賽時,隊員順序不限,但每名隊員只能進行一次比賽。
2、起始姿勢:兩手正握單杠(掌心向前全握),雙腳離地,身體靜止,四肢自然伸直。
3、有效動作:保持整個身體自然下垂,雙手將身體上拉,直到鎖骨部位平行或超過單杠上沿的單個動作方為有效動作。每個單個動作之間必須有明顯間隔。
4、裁判在隊員每個有效動作后,即時報出相應成績(個數),如果裁判認為動作不到位,可判此次動作無效,不計此次成績(個數),比賽繼續(xù),裁判的判罰為最終判罰。
5、當隊員在兩個有效動作之間間隔的時間超過10秒,裁判有權判定該隊員的比賽結束。無論該隊員是否有動作的試圖。
6、隊員可以在其他隊員的幫助下完成杠上起始動作的準備(在隊友的幫助下雙手握緊單杠并使身體靜止懸垂)。
(六)背夾球跑
(每隊8人,男女不限,賽程30米)
1、比賽形式
(1)隊伍構成:每隊8人,自由組合為4組,每組2人背對背夾球行進。
(2)賽道設置:賽道總長30米,兩端設起點線(S)與折返線(Z),中點15米處設安全提示線。每組需從S出發(fā),繞過Z標志桶后返回S,完成接力。總賽程:4組接力完成 30米×2(往返),累計總距離240米。
2、比賽規(guī)則
(1)夾球要求:兩人背對背夾住充氣健身球(直徑50cm),雙臂交叉環(huán)抱于胸前,禁止用手、肘等部位觸球。行進中若球落地,需原地夾好球后方可繼續(xù),違者每次加時5秒。
(2)交接規(guī)則:
每組抵達起點線S后,下一組需在 1米×1米交接區(qū) 內夾球出發(fā),提前出發(fā)者需返回重跑。交接時不得拋擲傳遞,必須由本組隊員將球傳遞給下一組。
(3)賽道紀律:不得干擾其他隊伍,故意碰撞者取消比賽資格。必須繞過折返線Z的標志桶,未繞行或碰倒標志桶需返回重繞,違者加時10秒。
(4)計時規(guī)則:以最后一名隊員軀干越過起點線S為完成時間,按總用時(含加時)排名。若多隊成績相同,則加賽一輪15米往返賽。
3、犯規(guī)與判罰
(1)犯規(guī)行為及判罰措施:用手扶球超過2秒加時5秒/次;未在交接區(qū)內完成接力 返回交接區(qū)重新出發(fā);球未繞過折返標志返回重繞+加時10秒;惡意阻擋其他隊伍,取消比賽資格。
4、器材規(guī)格:比賽用球:充氣軟式健身球(承重200kg,防爆設計)。標志桶:高60cm熒光錐形桶,內置配重底座。
5、安全措施:參賽者需穿運動鞋,禁止佩戴項鏈、手表等尖銳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