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辦單位、競賽日期、地點
主辦單位:校體育運動委員會
競賽日期:2019年10月23—25
地點:校第一、第二田徑場及體育館
二、參加單位及分組
1、學生甲組:各學院二—四年級、研究生部
2、學生乙組:各學院一年級
3、教工組:教工各黨委、總支
三、比賽項目
(一)競賽項目
1、學生男子甲組(16項):
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110米欄、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跳高、跳遠、三級跳遠、立定跳遠、鉛球(7.26公斤)、實心球(2公斤)、引體向上團體賽。
2、學生男子乙組(14項):
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跳高、跳遠、立定跳遠、鉛球(7.26公斤)、實心球(2公斤)、引體向上團體賽。
3、學生女子甲組(14項):
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100米欄、 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跳高、跳遠、立定跳遠、鉛球(4公斤)、實心球(2公斤)。
4、學生女子乙組(12項):
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 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跳高、跳遠、立定跳遠、鉛球(4公斤)、實心球(2公斤)。
5、教工男子組(9項):
100米、200米、400米、1500米、3000米、跳高、跳遠、鉛球(7.26公斤)、引體向上團體賽。
6、教工女子組(8項):
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跳高、跳遠、鉛球(4公斤)。
(二)教工組趣味項目
1、教工男中組(1978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含該日):(3項)
一分鐘跳繩、定點投籃、飛鏢。
2、教工女中組(1978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含該日):(3項)
一分鐘跳繩、踢鍵子、飛鏢。
3、教工男老組(1968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含該日):(3項)
定點投籃、地擲球、飛鏢。
4、教工女老組(1968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含該日):(3項)
一分鐘跳繩、地擲球、飛鏢。
5、集體項目:
(1)搬運西瓜往返跑:每隊6人(3男3女,其中男、女青年各報一人,其它不限)。
(2)集體跳繩:每隊12人(男、女不限)。
(3)自行車慢騎:每隊4人(男3人、女1人)。
(4)運籃球往返跑接力:每隊4人(男、女不限)。
(5)齊心協(xié)力(鼓舞人心):每隊限報11人(男、女不限)。
(6)引體向上團體賽:每隊限報5人。
四、競賽辦法和報名
1、凡本校師生員工身體健康者,均可按所屬組別報名參加比賽,臨時工必須有一年以上工齡。凡參加800米及以上項目比賽的學生和教工必須經校醫(yī)院體檢證明身體健康者(并加蓋校醫(yī)院體檢公章)方可報名參加比賽。
2、學生組每人限報2項(接力項目除外),每項限報3人;教工組每人限報2項(可兼報接力和集體項目),每項限報4人(教工集體項目各單位只能報一隊)。
3、各單位隨運動員報名表報領隊1人,教練員2人。
4、報名截止時間:各單位應嚴格按照報名表要求填寫,如出現報名錯誤將導致報名不成功的將有該單位自己負責,各單位須于10月16日(周三)17:30前將報名表的電子版和紙質打印版交體育學院訓練中心,逾期不報作自動棄權處理。
五、錄取名次和獎勵辦法
1、個人名次:學生甲組、乙組和教工組(包括趣味項目)每單項取前八名,按9、7、6、5、4、3、2、1記分,接力和教工集體項目加倍記分。破全國高校記錄、省高校記錄、校記錄者按每單項分別另加27分,18分、9分。每單項報名人數總人數只有8人或不足8人,名次按減1錄取,只有1人參加的項目,作為表演不記分;名次并列者得分平均計算:如兩個第一名則無第二名,以此類推。學生男子、女子、教工男子3000米和教工女子1500米的參賽運動員,有成績但未獲得名次者均給予加0.5分。
2、團體名次:學生甲組、乙組和教工組團體總分各取前六名,按各學院甲、乙組和各總支運動員在各項(包括趣味項目)中得分與破記錄分總和為團體總分,得分多者名次列前;如總分相等,以破全國高校記錄多者名次列前;如再相等,以破省高校記錄多者名次列前;如仍相等,以破校記錄多者名次列前;如還相等或無破記錄,則以第一名多者列前,依此類推。
3、獎勵:獲得學生甲組、乙組團體總分前六名的單位頒發(fā)獎杯;學生獲得單項前三名者頒發(fā)金、銀、銅牌、獲前八名者均頒發(fā)獲獎證書;獲得“優(yōu)秀組織獎”的單位獎頒發(fā)獎牌,評選辦法按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教工組獲得團體和個人名次的單位和個人將有校工會頒發(fā)獎勵。
六、比賽規(guī)則
1、競技項目:采用國家體委審定的最新田徑競賽規(guī)則(短距離跑起跑按原規(guī)則)。
2、趣味項目:部分項目競賽細則執(zhí)行(見附文)。
七、資格審查
1.為了端正賽風,體現教育部門舉辦學生運動會的育人宗旨,請各單位對本單位報名參賽的運動員資格問題進行認真的審查,嚴格把關,杜絕弄虛作假,冒名頂替等行為。
2.凡對運動員的參賽資格或比賽中出現的問題有異議提出申訴者,需向“仲裁委員會”提交《申訴報告書》。
八、其它
1、裁判員由體育學院統(tǒng)一安排。
2、本規(guī)程未盡事宜,由大會競賽組另行通知。
安徽工程大學體育運動委員會
2019年9月25日
部分項目競賽細則
一、個人項目
1、單搖正面一分鐘跳繩(男中、女中、女老)
(1)單搖正面一分鐘跳繩,按次數多少決定名次。
(2)按成績取前8名決賽,預賽成績帶入決賽,如成績相等,則名次并列。
2、定點投籃(男中、男老)
(1)運動員站在罰球線后,預賽每人連續(xù)投5球,按投中次數決定名次。
(2)按成績取前8名決賽,決賽每人連續(xù)投10球,預賽成績帶入決賽。如成績相等,則名次并列。
(3)球出手前踩到罰球線及其前面的地面,算一次試投未中。
3、踢毽子(女中)
必須用腳踢毽子,身體其他部位、關節(jié)觸接不計次數,也不判違例。按次數多少決定名次。
(1)手臂(肩關節(jié)以下)觸毽判為違例。
(2)按成績取前8名決賽,預賽成績帶入決賽,如成績相等,名次并列。
4、飛鏢(男中、女中、男老、女老)
(1)投靶距離2.44米,靶心高1.73。
(2)預賽每人投10鏢,按成績取前8名決賽,預賽成績帶入決賽。如成績相等,則名次并列。
5、地擲球(男老、女老)
(1)男子投擲點距標靶最近點8米,女子7米。
(2)標靶為10只手榴彈按等邊三角形排列(類似保齡球,第1--4排分別為1、2、3、4只)。
(3)預賽每人投三次,按成績取前8名決賽,擊倒目標多少來決定名次。
(4)球落地之前,身體任何部分不得觸及投擲線及其前面的地面。
(5)決賽時每人投三次,預賽成績帶入決賽,如成績相等則名次并列。
6、立定跳遠(學生組)
(1)兩腳自然平行開立站在起跳線后,腳尖不得踩線,原地兩腳同時起跳,兩腳不得離地后再做起跳動作。
(2)預賽每人跳三次(不連續(xù)),按成績取前8名決賽。
7、投擲實心球(學生組)
(1)受試者站在起擲線后,不得踩線。
(2)必須是原地投擲,不得助跑或墊步,球落地前不得觸及投擲線及線前地面。每人投擲三次(不連續(xù)),以成績取前8名決賽。
(3)必須雙手舉球從頭部正中線上方向前投擲,不能單手投擲或雙手低甩。
(4)犯規(guī)投擲成績無效。
二、集體項目
1、跳繩
(1)每隊12人,其中兩人甩繩,10人集體跳繩。繩甩起,10名運動員依次進入、跳出,3分鐘內計算人次,按跳過人次多少決定名次,多者名次列前。
(2)按成績取前8名決賽,預賽成績不帶入決賽,若決賽成績相等,按預賽成績好的名次列前,再相等,則名次并列。
2、搬運西瓜往返接力跑
每隊男、女各三名。(限男女青年各一人,其他不限)
(1)比賽距離30米。比賽開始后,運動員手捧三個實心球向前跑,跑至第一個圈時放一個實心球,第二個圈再放一個,第三個圈再放一個,繞過轉折點后,再把三個實心球帶回終點交給下一個人。按每隊時間決定名次。(三圈距離分別為從起點至5米、15米、25米處)
(2)實心球必須放在圈內,放(滾)到圈外,每一球加時3秒。最后一名隊員終點沖刺時,必須捧住球,若球落地,每一球加時3秒。
(3)按成績取前八名。
3、自行車慢騎(賽車由大會提供)
比賽規(guī)則:
(1)每隊出4名運動員(3男1女)。
(2)慢騎比賽距離 20米,道寬2米。
(3)運動員騎車位于起始線前(前輪壓線),聽到發(fā)令后開始向前騎出計時開始,以前輪壓終點線為比賽結束,計時結束。
(4)慢騎過程中腳不得觸地、車輪不得觸及兩側白線,一經出現即宣判失敗且比賽結束。
(5)比賽中,若運動員出現相互碰撞時,裁判停表,犯規(guī)者判為失敗且比賽結束,被撞者恢復比賽。
錄取名次及記分辦:
(6)各隊4名隊員的成績累計相加為該隊最后成績,時間多者名次列前。如總時間相等則看個人成績,優(yōu)者名次列前,依次類推。
4、25米籃球運球接力
每隊出隊員4人(男、女不限),比賽距離25米折返,按成績取前八名。
比賽方法:
每隊第一棒持球隊員聽到開始信號后完成一次運球25米繞桿“S”跑(共計有5根標志桿),在折返點必須繞過最后一根標志桿(否則視為該隊犯規(guī)并取消成績),回到起點后將球交給下一棒隊員,重復上述流程。
注意事項:
(1)比賽過程中,必須以籃球規(guī)則中運球規(guī)則進行繞桿“S”跑,不得遺漏任何一根標志桿,不得將標志桿碰倒在地,碰倒一根加時5秒(觸碰但桿未倒地不加時),出現違例(如走步、兩次球),每次違例在該隊比賽時間上加時5秒(此過程中每名運動員只能進行一次持續(xù)的運球,每出現一次持球、兩次等違例行為即都加時5秒,并且累計)。但出現持球跑者直接取消該隊比賽資格。
(2)前一棒隊員必須兩只腳都回到起點線后且持球在雙手中,下一棒隊員方可將球取下進行比賽,違者取消資格。
(3)每隊最多可上2名女隊員,參賽女隊員成績減去5秒。
5、引體向上團體賽
每隊10名隊員參賽(教工比賽為5名),按學生10人(教工5人)總成績,取前八名。總次數相等的隊之間,則比較得分最高的運動員的成績,如還相等,則比較次好隊員的成績,次數多的隊列前。以此類推,直到決出名次。
比賽規(guī)則:
(1)比賽時,隊員順序不限,但每名隊員只能進行一次比賽。
(2)起始姿勢:兩手正握單杠(掌心向前全握),雙腳離地,身體靜止,四肢自然伸直。
(3)有效動作:保持整個身體自然下垂,雙手將身體上拉,直到鎖骨部位平行或超過單杠上沿的單個動作方為有效動作。每個單個動作之間必須有明顯間隔。
(4)裁判在隊員每個有效動作后,即時報出相應成績(個數),如果裁判認為動作不到位,可判此次動作無效,不計此次成績(個數),比賽繼續(xù),裁判的判罰為最終判罰。
(5)當隊員在兩個有效動作之間間隔的時間超過10秒,裁判有權判定該隊員的比賽結束。無論該隊員是否有動作的試圖。
(6)隊員可以在其他隊員的幫助下完成杠上起始動作的準備(在隊友的幫助下雙手握緊單杠并使身體靜止懸垂)。
6、齊心協(xié)力(鼓舞人心)
(1)每個參賽單位現報1隊參加比賽,每隊限報11人,男女不限(60歲以下),其中1人負責放球,10人拉鼓線向身后將鼓拉起,并平行于地面進行集體顛球,球離開鼓面計算數字,球在鼓上連續(xù)顛動的次數多著獲勝。
(2)比賽開始前,每隊有一次1分鐘適應比賽的機會。
(3)比賽開始后,顛鼓隊員必須將鼓繩均勻的分布在隊員手中,且所有隊員人中至少有一根繩子。隊員必須將手拉在繩環(huán)中,身體及其他部位不得接觸鼓及鼓繩。任何人不得私自減短繩子長度。
(4)比賽中如果出現球擊在繩子、人身上或其他物體上即宣布本次比賽失敗擊鼓次數按出現上述情況的前一次擊鼓次數計算。
(5)每隊有3次挑戰(zhàn)機會,取最好的一次成績?yōu)橛嬋氡娟犠詈贸煽儭1荣惾∏鞍嗣绻霈F并列名次的情況,則按并列隊的次優(yōu)成績決定名次(注:并列的隊與其他隊對比時仍按照最好成績對比),如再相同則兩隊加賽一次甚至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