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權,男1976年生,安徽懷寧人 教授,碩士生導師,校教學名師,安徽省教壇新秀獎;校學術骨干、中江學者;中國青少年研究會理事,安徽省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團中央“青年之聲”專家團成員。
研究方向: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社會工作、青年社會學、網(wǎng)絡社會學、社會問題與社會發(fā)展。
主講課程:
1.本科生課程:“社會學概論”、“西方社會學理論”、“當代中國社會問題”、“人力資源開發(fā)與管理”、“領導方法與藝術”、“物業(yè)管理”等。
2.研究生課程:“當代中國社會問題”、“人口與社會政策”、“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研究”、“領導方法與藝術”、“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前沿”。
研究項目:
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2項及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項目、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安徽省高校優(yōu)秀青年人文社科重點項目等10余項。
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青少年微社群集群行為實證研究》(項目編號:20YJA840003),主持人;
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社會化媒體對青少年影響的實證研究”》(項目編號:14YJC840003),主持人。
學術論文:
1.“情感”視角下的網(wǎng)絡直播,《中國青年研究》,2021年第2期【CSSCI來源集刊】;
2.大眾傳媒對大學生形象的建構(gòu),《青年研究》,2012年第2期【CSSCI來源集刊】;
3.媒介價值生產(chǎn)的多元構(gòu)建與類聚化——對《感動中國》百位年度人物人內(nèi)容分析,《中國青年研究》,2013年第11 期【CSSCI來源集刊】;
4.情景逼迫:一種柔性暴力的生產(chǎn)——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雙重失語現(xiàn)象的社會學分析,《學術論壇》2014年第1期【CSSCI來源集刊】;
5.制度資源、制度瓶頸、制度創(chuàng)新——新制度經(jīng)濟學視角下的學校德育,《學術論壇》,2012年第2期【CSSCI來源集刊】;
6.擇偶標準:二十五的嬗變(1986-2010)——對6612則征婚廣告的內(nèi)容分析,《中國青年研究》2011年第2期【CSSCI來源集刊】;
7.德育實效性獲得的社會制度突破,《學術論壇》,2011年第4期【CSSCI來源集刊】;
8.生活世界的遺忘與回歸—— 一個社會學的考察,《人文雜志》2006年第4期【CSSCI來源集刊】;
9.電視相親運動的社會學思考,《甘肅社會科學》,2011年第2期【CSSCI來源集刊】;
10.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內(nèi)涵回歸與外延伸展,《中國國情國力》2008年第7期【CSSCI來源集刊】;
11.思想政治工作的社會學視野再拓展,《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CSSCI來源集刊】;
12.引導、誤導與反哺——大眾傳媒與青少年流行時尚的雙向傳播,《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青少年導刊》2008年第1期全文轉(zhuǎn)載。
專著:
1.青少年微社群集群行為實證研究,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22年;
2.媒體視野中的青年研究,金城出版社,2017年;
3.愛與痛的邊緣:青少年使用社會化媒體調(diào)查研究,光明日報出版社,2017年;
4.領導科學與藝術,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年;
5.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維視野,中國言實出版社,2011.6;
6.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傳承:論爭與再探索》,中國言實出版社,2009.6。
主要榮譽:
1.第五次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優(yōu)秀論文三等獎;
2.全國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三等獎;
3.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和三等獎獲得者;
4.安徽省教壇新秀;
5.大學生互聯(lián)+大賽國賽銅獎和挑戰(zhàn)杯比賽國賽銅獎指標教師;
6.安徽工程大學教學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