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革命紀念館就是一個紅色基因庫,一個紅色文化遺存就是一本歷史教科書。5月2至4日,安徽工程大學“探源思政課”紅色實踐研學活動在安徽省金寨縣和河南省光山縣、羅山縣順利開展。此次活動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和體育學院聯(lián)合舉辦,50余名師生參加。通過實地走訪紅色教育基地,聆聽專題黨課,親身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高尚情操,以深切的紅色研學體悟,切實落實《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shè)的工作方案》,有效實現(xiàn)思政課“學校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融通融合。
在金寨縣紅軍廣場、革命烈士紀念塔、紅軍紀念堂、洪學智將軍墓園、紅軍墓園、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團隊成員追思英雄先烈,感悟革命精神。
在光山縣司馬光油茶園、東岳村、花山寨會議舊址、王大灣會議舊址,在親身探訪一個個紅色遺跡遺存過程中,全面了解當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期間所經(jīng)歷的重重艱難險阻和運籌帷幄扭轉(zhuǎn)戰(zhàn)局的豐功偉績,重溫了革命先輩們?yōu)橹袊嗣裾酒饋矶慌铝餮獱奚⒏矣趹?zhàn)斗、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崇高精神和英勇事跡。在鄧穎超祖居,大家聆聽了現(xiàn)場黨課《海棠樹下的思考》,深切緬懷鄧穎超同志的不朽功績、偉大人格和崇高風范,體會其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風, 接受思想上的洗禮、精神上的滋養(yǎng)。
在羅山縣何家沖,大家沿著革命先輩的足跡重走長征路,體會長征途中的艱難困苦,感悟為了革命事業(yè)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大無畏精神。在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fā)的銀杏樹下,聆聽《理想信念的遠征》主題黨課,重溫崢嶸歲月,賡續(xù)紅色血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xiàn)實結(jié)合起來”,“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此次“探源思政課”紅色實踐研學,既是一次紅色資源融入思政課的探索,也是落實“探源思政課”建設(shè)的具體舉措,更是一次提升師生理想信念的實際行動,對推動思政課教學內(nèi)容和方式創(chuàng)新,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強化實踐育人起到明顯作用。
(文:裴利萍、師佳卉;圖:劉素芳;審核: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