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是面向碩士研究生開設的公共學位課程,是各專業(yè)碩士研究生階段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課程的任務是使碩士研究生進一步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識,提高運用最新的創(chuàng)新理論觀察時代、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本領,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近年來,學院積極推進碩士研究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課程建設,依托安徽省研究生質量工程項目“地方院校馬克思主義碩士研究生‘3+3+3’一體化混合模式人才培養(yǎng)模式建構與實踐”項目和學校研究生質量工程項目《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微課)》,探索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
一、實施專題式課程教學
目前,本課程已經(jīng)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專題式理論教學方案,由不同的教師承擔不同的理論專題教學。原則上,一位授課老師只主講一到兩個專題。專題式教學有利于實現(xiàn)各教學班教學內容的統(tǒng)一,也有利于教師開展專題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二、打造線上教學微課堂
為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延伸課堂教學,課程組制作涵蓋教材所有章節(jié)的微課視頻。根據(jù)教材的結構和內容,課程組設定每個專題至少有一個微課視頻。這些微視頻側重闡釋重大的時政熱點問題,強化學生的獲得感。目前,所有微視頻已經(jīng)在學習通平臺投放使用。
三、整合網(wǎng)絡教學資源
課程組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輔助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本課程采用了11個黨史研究和教育領域權威專家講座,設置在每個教學專題之后,讓學生在正常的公共思政課學習之外能夠深化黨史、國史學習,充實了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同時,為了增強課程教學的現(xiàn)實針對性,精選了與教材內容高度契合的案例,組織案例教學。通過案例的學習,聯(lián)系教材內容,促進學生對理論和實踐問題的深入思考。當前,已設置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黨的二十大報告專題學習。
四、建立教學評估體系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每個教學班都在線上設置了課后主題討論和期末基礎知識測試,以配合期末考試,對學生進行過程化學習效果的檢驗。在課程教學結束時,課程組進行了教學效果的調研,評估每學期的教學成效,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調查問卷主要調查學生對教學案例、教學專題、教學方法、教師認同等情況,每學期根據(jù)學生反饋的情況,我們不斷完善教學方法、選擇新的教學素材、調整教學管理辦法等。
學校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曾先后獲省級研究生教學成果獎三等獎兩項。未來,學院將繼續(xù)創(chuàng)新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方式方法,努力將課程建設成為對碩士研究生思想引領有成效、對專業(yè)學習有幫助的思想政治理論課。
(文/圖:毛加興、徐東輝、李德才;審核:李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