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深做實“大學小鎮(zhèn)”全域黨建共建,推動文化傳承與基層治理創(chuàng)新,6月29-30日,紡織服裝學院黨委組織師生黨支部和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團隊赴蕪湖市六郎鎮(zhèn)中窯村、周圩村、強橋村、河東村開展“大學小鎮(zhèn)”黨建共建系列服務活動。
非遺煥發(fā)新活力,文化賦能鄉(xiāng)村振興
在周圩村、強橋村,實踐團隊以“非遺進鄉(xiāng)村”為主題,開展刺繡技藝培訓和“捶草印花”非遺體驗活動。紡織教師黨支部教師黨員現(xiàn)場演示傳統(tǒng)刺繡針法,指導村民制作具有地域特色的紋樣作品;服裝學生黨支部學生黨員則帶領兒童體驗“捶草印花”工藝,將天然植物葉片與棉麻布料結合,創(chuàng)作出兼具生態(tài)美與文化韻味的方巾、布包等文創(chuàng)產品。
相機定格福瞬間,暖心服務銀發(fā)群體
紡織學生黨支部在中窯村黨群服務中心設立“天安門主題攝影棚”,為60余位村民拍攝紀念寫真。師生精心布置天安門城樓背景板,并贈送裝裱好的照片。82歲的周爺爺激動地說:“年輕時想去北京看升旗,今天終于在照片里圓了夢!”活動還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門拍攝服務,用鏡頭傳遞溫暖與關懷。
理論宣講接地氣,八項規(guī)定深入人心
在周圩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踐團隊邀請校紀委副書記郭廣春以“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以優(yōu)良作風推動鄉(xiāng)村振興工作”為題上七一專題黨課。講座通過“精神領學+理論講解+案例分析+實踐延伸”的形式,用通俗語言闡釋作風建設的重要性,并結合周圩村的具體實際分析了和美鄉(xiāng)村建設的重點工作。村黨總支書記表示:“這種‘理論+身邊事’的宣講方式,讓干部群眾聽得懂、記得住,對推進清廉村居建設很有幫助。”
活動開始前,還舉行了學院暑期“三下鄉(xiāng)”安全教育啟動儀式,宣讀了《安徽工程大學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注意事項》,參與活動的師生均簽署了安全承諾書。
(文/圖:陳倩;編輯:孫妍妍;預審:梁雪松;審核:李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