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革命精神,傳遞革命文化,7月2日上午,安徽工程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學習習近平體驗下鄉(xiāng)生活,走訪老兵體會革命果實” 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前往革命老區(qū)金寨縣光榮院,走訪革命老兵,聽他們對我們一代青年人的寄托。
爺爺說:“要和同學好好相處”
到達光榮院之后,院長熱情地接待了志愿者的同學們,同學們積極地加入到做午飯的隊伍中,一位老爺爺聽到我們要包餃子,特別熱情的幫忙,他對我們說,他以前是不會包餃子的,但是在部隊的時候,有個戰(zhàn)友包餃子特別好看,他就是跟著戰(zhàn)友慢慢學會的,他感慨戰(zhàn)友真的比親兄弟還要親,他一直虛心求教,戰(zhàn)友教會他很多東西。爺爺對我們說:“做人要虛心,和同學相處要相互幫助,互相包容,共同進步。
爺爺說:“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吃完餃子為主食的午餐后,團隊的男生提出陪爺爺下棋。一個爺爺對棋很是擅長,沒走幾步,棋局已定。然而有一步棋在落子之后,爺爺連連搖頭,大概是走錯了,我們說沒事可以調整的,爺爺卻不樂意了,他說:“很多事在做了決定之后,就不能再改動了,就像我們在戰(zhàn)場上,沖出去就不能再回頭。所以你們今后不論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看著爺爺表情嚴肅,我們都重重的點點頭。
爺爺說:“要踏踏實實學習”
周爺爺是一位70多歲的老兵,這個老人年歲已高,頭發(fā)花白,牙齒掉了幾顆,說話也不甚清晰,但一談到當年的那段崢嶸歲月,他像是換了個人,胸膛也挺得更直了些。周爺爺是后勤兵,剛入伍的年紀還小,什么事都做過,做飯,洗衣,掃地……常常累的直不起腰。“那么多衣裳,幾十件呢,堆的這么高……”他比了個齊腰的高度,語氣卻沒有半分不滿,好像還能從中聽出細微的懷念出來。那個時候是真的苦,飯食粗疏,生活簡樸,尤其是在軍隊中,更是將艱苦耐勞的品質發(fā)揮到了極致。周爺爺笑著和我們說起這些,神色間染了些少年意氣。末了,他囑咐我們現在生活不像往日,學習方為上策。這些平日里聽過不知多少的話,此時此刻卻顯得極為莊重,叫人連連應和這簡單而不平凡的叮囑。
爺爺說:“要做黨和人民放心的接班人”
光榮院里年紀最大的兵就是周克美爺爺了。談起當兵日常,他對我們說要翻過三座山,我本以為是三座真正的山,其實是黨要翻越的三道險阻(三座大山即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三座大山,即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我不怕死,我怕的是見到幸存的戰(zhàn)友眼淚止不住地流。“周老在光榮院十多年了,他沒有什么親人,唯一的女兒去世了。加上常年的耳背,唯一聯系的親人只有他的外孫,他說外孫會在每年暑假回來看他,說到這兒他嘴角抑制不住的笑。在問到他對我們大學生有什么期許,他在筆記本上寫下這段話:迫切希望我們大學生做到讓黨和人民政府放心的接班人。
隨后,院長帶領我們去了爺爺們的房間,我們發(fā)現,老人們的房間都非常整齊,被子疊放的一絲不茍,鞋擺放的很整齊。雖然他們已經離開部隊很多年,但這些習慣卻深深的烙在了他們的腦海深處。
良好的品質、優(yōu)秀的思想在這些老兵們的心中扎了根,何為榜樣,這就是我們的榜樣!此次三下鄉(xiāng)活動,增加了同學們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激勵著同學們在今后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
(文/圖:服工182團支部;審核:孫宏義)